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对全球政治、经济、贸易和社会各层次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催生和推动了新经济、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7月3日, “中美日防疫模式与疫情影响分析” 线上论坛顺利举行。该论坛是新冠疫情数据分析系列讲座中的最后一讲,由武汉大学社会地理计算联合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中国数据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织,泰康公共卫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提供支持。
面对疫情,各个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防疫政策大相径庭,其效果也迥然不同。北京大学沈体雁教授团队研究发现2020年1月23号至2月5日各地人口流量限制措施对中国疫情减缓有显著贡献,全国各地人口流动防控政策使得样本城市疫情感染人数大幅减少。日本名古屋大学薛进军教授介绍了日本东西结合的“自肃”式防疫模式,分析了日本在老年人比例高、人口密度大、疫情爆发早的挑战下,根据日本文化特点及时采取非强制的自律政策,体现了“柔与刚”的结合,有效降低了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率和死亡率,受到世卫组织高度赞赏。华盛顿大学苏延芳教授与戴晓晨博士介绍了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全球疫情时空综合预测模型IHME-HSEIR。
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点评分析方法时指出可以进一步将封城防控影响与经济影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国家和地区的防疫政策制定将会更具科学参考价值。普林斯顿大学谢宇教授表示日本的东西方结合防疫模式极富启发意义,不能过分夸大政府在防疫过程中的影响作用,对于文化差异影响要有充分认识。耶鲁大学陈希教授强调了戴口罩、居家令和社交距离以及尽早及时检测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需要考虑严控措施与经济成本的平衡,需要考虑防疫与控疫领域的资金合理分配。
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做总结发言,他回顾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武汉大学与哈佛大学、中国数据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织的新冠疫情资源与全球研究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强调了国际合作与多学科合作对于突发事件研究与团队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讨论了空间信息科技在微观应用和宏观决策方面对疫情防控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为本次论坛的合作单位代表,泰康溢彩公卫专项基金副主任李明强博士介绍了泰康公卫基金的目标和使命,表示基金将重点关注流行病防治、大数据应用、公共政策与卫生系统管理、健康公平、长寿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等五大领域。同时,公卫基金将继续大力支持在公共卫生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院校间的合作,希望有助提升中国公共卫生教育和科研能力,提高流行病防治水平,推动基于循证的公共卫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