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湖大讲坛第七期:郭华东院士为你讲述“月基对地观测科学问题”

2021-04-15
  • 阅读:

2021年4月14日晚19:00-20:30,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华东研究员作客《星湖大讲坛》第七期,为三千九百多名在线听众带来“月基对地观测科学问题”学术报告。

图1 “月基对地观测科学问题”学术报告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也是人类目前唯一能到达而且已经到达的星球。 在报告中,郭华东院士提出了月基对地观测概念,并阐述了在月球上建立月基对地观测系统,以及开展地球宏观科学现象的观测等方面的问题。报告分析了当前对地观测的能力与挑战,认为:月基对地观测具有观测的长期一致性、整体性、稳定性和观测能力的唯一性,对于在全球尺度上描绘并理解地球表面大规模运动及其异质性,促进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具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

图2 月基对地观测特点与观测目标

报告结束后,郭院士和听众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主持人、实验室副主任吴华意教授,从直播间提问区中精选相关问题,请郭院士进行解答。

图3 精选问题

郭院士细致入微的回答,令大家受益匪浅,以下仅摘录其三。

1. 问:月基观测地球相比星基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星基绕地周期短,月球绕地周期很长,在时间分辨率上是不是没有优势?

答:长期性(卫星10年)、覆盖度(月球的半球效应)、月基稳定性、唯一性(月球与地球相互作用时);辩证来看,月基星基各有所长,我们并不排除利用已有技术的能力与长处,月基是新的平台与手段,应该朝着综合的方向发展。

2. 问:如何避免月球上的灾变事件对基地影响?观测基地寿命多长?跟人造卫星比性价比如何?

答:目前不太成熟,有温度、能源的问题、登月人员的问题;月基观测基地寿命会比星基长;比起性价比,更应关注科学价值有多大。

3. 问:请问月基对地观测选址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呢?

答:陨石坑、地形地貌、浮土等等。

供稿:geoscience café 程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