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重点项目展示


大规模遥感数据融合共享服务—IPV6 Geoportal


“大规模遥感数据融合共享服务—IPV6 Geoportal”是项目“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遥感数据融合共享系统应用示范”的开发成果,是国家发改委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教育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的子项目。其建设目标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环境,研究突破大规模遥感影像数据共享体系、遥感影像数据分布式融合处理算法、分布式环境下多源遥感数据在线集成方法和IPV6环境下多元遥感数据高效传输与快速可视化技术,建立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快速可视化系统,初步实现遥感影像数据的在线共享服务、网络处理服务科研协作平台。

该系统将通过IPV6网络,为高校师生提供多源遥感数据、遥感处理服务及其组合服务,以及空间信息可视化服务。用户既可以从中使用遥感数据和处理服务资源,也能够将所拥有的遥感数据和处理服务资源发布出去,供其他用户使用。该平台与多所高校达成协议,共同完成本平台的建设工作。


1、具体内容


建设开发平台 技术内容
多源遥感数据共享平台
  • IPv6环境下大规模遥感数据共享体系
  • 大规模遥感数据融合共享平台
全球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可视化平台
  • 大规模遥感数据高效传输与可视化技术
  • 分布式环境下多源遥感数据在线集成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网络服务平台
  • 大规模遥感影像数据分布式融合处理算法
  • IPv6环境下大规模遥感数据处理共享应用

  • IPv6环境下遥感数据共享平台

研究开放的遥感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收集与整理遥感数据资源,建立遥感数据资源共享门户,按统一规范的接口,提供遥感数据资源服务。

  • 全球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在线可视化平台

建立全球无缝的大规模影像、DEM与矢量数据库,实现二维、三维环境下遥感数据融合和快速可视化服务,提供查询、标注等多种功能应用示范。

  • 遥感图像处理网络服务系统平台

以目前已有遥感图像处理平台算法为基础,建立遥感图像处理服务模型,按Web服务形式提供遥感图像基本处理服务;提供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服务链建模工具,实现遥感图像组合服务。



2、成果总结


  • 系统网络与硬件设施建设

武汉大学校园网络中心提供了1条专用光纤,使用H3C实现了1G纯IPV6的互联网接入。

连接结构上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所有相关设施随时可以在双栈与纯IPV6之间切换。

  • 数据采集与处理

完成全球无缝数据处理与建库:90米分辨率全球数字高程地形数据;1000米全球Blue Marble影像数据;30米中国LandSat影像数据;1:400万中国公路、铁路、境界和地名矢量数据。完成的数据量:

数据类型 条目 数据量 数据格式 备注
NASA 9179 14.8 GB HDF-EOS,各种传感器的数据 已注册,这部分仅注册了元数据,数据体通过FTP连接,访问NASA DAACs数据中心获得
WHU 793 113GB IMG,原始的Terra/MODIS和Aqua/MODIS数据 已注册, 2003-2007年的全部数据量接近20T,这些数据主要利用磁盘存储, 等待IPV6项目组存储设备到位后,可以进行后续的注册,每年新增4T的数据
NASA 9108 4.77TB geoTiff NASA提供的原始数据,数据体已放在刀片机, 已注册

完成了广州、武汉、澳门城市影像数据的外业生产、内业加工、据审图、保密处理等工作项,已经完成对影像、地图、Poi以及导航数据的检查。 实景影像部署情况:

城市 数据内容 校园实景影像数据 数据量
武汉站(450KM2) 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单点全景数据、连续全景数据、POI数据、视频数据和导航数据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等大学 1T
广州站(441KM2) 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单点全景数据、连续全景数据、POI数据、视频数据和导航数据 广州大学城内部除音乐学院外的其它各大学 1T
澳门站(28KM2) 地图数据、影像数据、POI数据和导航数据 无大学的实景 150G


3、系统总体框架


project



4、应用软件开发

  • 多源遥感数据共享

进行了大规模遥感数据共享体系、大规模遥感数据融合共享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分布式、多协议一体化的元数据共享服务架构,按OGC目录服务规范,对外接口封装成OGC-CSW的标准接口,规范了遥感数据元数据注册和查询接口;建立了遥感数据共享目录服务,实现了元数据注册中心,完成了NASA MODIS数据、武汉大学MODIS数据注册到数据服务中心的工作,实现了数据体从武大MODIS数据处理中心到子项目数据中心的后台自动传输;实现了分布式多数据注册中心的遥感数据共享功能,完成了中心间的增量收割功能;开发了基于关键字查询、全文检索、图形的可视化浏览功能,并进行了集成。


project

  • 全球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可视化

完成了全球无缝的大规模影像、DEM与矢量数据库数据组织技术研究,并实现了全球无缝数据处理与建库。对GeoGloble客户端进行了ActiveX控件封装,基于这项功能,用户可在浏览器中使用GeoGloble。同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且易用的二次开发接口;提供了本地地理标注和网络地理标注,并给予用户将本地地理标注上传发布的功能;实现了主题图、本地影像、服务结果的管理和显示功能。开发基于Flex的二维空间信息可视化软件,并将其用于基于图形的遥感数据可视化查询与发布。影像校园的开发工作已完成,实现了地图服务、影像服务、全景服务、视频服务、信息点服务、驾驶导航、公交线路查询等功能,并将其集成到门户中。


project

  • 遥感图像处理网络服务

设计定义了涉及10大类50个子服务,编写了相应的测试文档与开发文档,封装部署了涉及6大类23 个子服务。建立了遥感图像处理服务注册中心,提供了标准的服务注册、发现访问接口,已集成到门户网站中。研究了通用服务调用方法,开发了通用服务调用工具,并开发了部分专用服务调用界面。建立了基于数据流依赖关系的地理信息服务链元模型,开发了遥感图像处理服务链可视化建模客户端工具,并在IPV4/IPV6环境中进行了试运行。


project


5、其他成果

  • 2009年7月25-26日,组织了一次有13所高校技术人员参加的“遥感数据共享与服务技术”研讨会。

  • 2009年10月28-30日,参加了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在武汉组织召开的“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大会,并在会上进行了本子项目建设与关键技术的专题报告。

  • 2009年12月14-16日,子项目派骨干成员参加在天津召开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并提交学术论文。

  • 2010年7月16-19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遥感数据融合共享系统应用示范”高校用户培训班,共九所高校的16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与培训。李德仁院士做了主题报告。针对子项目建设内容,进行了培训与实习。